6
x要清高, 还是要和现实同流合污。 有人给出过这样的标准, 知世故而不世故, 善自嘲而不嘲人。 只是知道事故变清楚事故带来的好处, 怎么可能不是故懂得自嘲就明白自嘲具备的威力怎么可能不自嘲。 关于这个问题, 文局长给出了这样的观点, 这人呢, 你好也不要紧, 坏也不要紧。 你是个什么样的人, 要自己定位, 自己把握。 如果你想清高, 那就清高, 到底, 无语无求, 倒也混出个境界来, 别人也不敢把你小看。 你要是想入世, 那就放下架子来入室, 怕就怕混成个四不像啊。 听不清浊不浊, 丢了好人的优点, 又学了坏人的缺点, 那就划不来了。 要清高就清高, 到底就好像罗老师一样, 不争不抢, 无欲无求, 照样无敌于江湖。 要入世就彻底入世, 就好像无过一样。 冯, 您拍马人群世故, 管什么, 鄙视或嫉妒, 怕, 就怕梁志远这种四不像, 不愿意尊重人性, 偏就因为生活的逼迫而为心, 低头, 被动世俗, 如此这般对自己是一种侮辱, 对别人是一种折磨。 什么叫人情? 有来不一定有往才叫人情。 什么叫世故? 有付出, 不一定有回报, 才叫世故。 接受不了这种愿赌服输, 接受不了这种。 有苦, 不一定有甜, 你就远离人情世故, 别羡慕, 更别嫉妒别人的高风险高回报, 丢了好人的优点, 学了坏人的缺点, 你身上还有什么只会爱领导的眼, 只会招同事的烦。 明明心里很羡慕, 嘴上偏就鄙视别人的奴才。 嘴脸永远记住, 既当又立, 是一句骂人人的话, 不是夸人的, 只是文局长到底有着做人的原则和围观的底线。 等到梁志远真学会了人情世故, 真丢掉了清高。 他又犹豫了。 小梁啊, 今天我找你出来, 就是想跟你说几句心里话。 美女长, 你说这场风波到现在就算完全过去了, 可是他给我的反思确实恨你。 我在想我自己啊。 这些年在单一的我什么怎么能说的这么些敌人呢? 一直以来总觉得文局长就是体制内生存的教科书, 就是做人做事的风向标。 每句话都能振聋发聩, 都能引人深思。 只是这句话, 文局长却因为身在局中而未能看破, 没做错, 世界就会善待你。 没做错, 别人就不会攻击你。 只要你有竞争对手, 只要你手里有别人想要的权利和利益, 不管你是否善良, 都会成为别人进攻的对象。 无他为人性使然, 利益追逐。 而所以我们该怎么做, 别做好人中的恶人, 要做恶人中的好人, 连自己都保护不好。 其他一切面谈。 所以文局长以雷霆手段平息上告性事件非但没错, 反倒是为了保护自己而必须给出的明智判断和理性选择。 人善被人欺, 马, 善被人欺, 等你被人欺负到生不如死, 才会知道善良有多廉价。 世界待我如此之恶, 我凭什么善良? 按照郭老师的话说, 再有劝你善良的人躲他远点, 小心雷吉一直殃及你。 我突然感觉呀, 我小玲啊, 我在你眼里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你说说我在你眼里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我你看我觉得吧, 您大部分人你没法说你你你你你喝点儿吧, 你没法说呀, 我也没法什么买着。 记不记得? 雍正皇帝曾经问及时任两江总督李卫该如何处置手足相残的皇三子, 弘时记不记得, 嘉庆皇帝曾经问及时任内阁首辅严嵩该如何认定钰王住在后领导的清流党, 记不记得? 慈禧太后曾经问及时任北洋大臣李鸿章该不该废掉光绪皇帝, 另立新君, 李卫回答, 我没法说。 严嵩回答, 我不知道。 李鸿章甚至连正面回答都没有, 只说了太后的朝服很漂亮。 职场、官场, 生意场之第一, 生存原则, 认清自己的角色, 摆正自己的位置。 该你说的顺着领导的意思说, 不该你说的一个字都不要说, 领导让你评价自己。 该不该说。 正面评论必有冯银嫌疑, 负面评论基本等于作死, 就算客观评价, 你能保证控制好正面评价和负面评价之间的度, 你能保证领导只听见正面评价而自动忽略负面评价, 愿意听取批评意见的人, 有愿意接受批评意见的人我没见过。 所以别作死, 更别盲目相信自己的语言艺术。 面对这种问题, 最好闭嘴或者故意支支吾吾, 让领导看出自己的难为小莲啊。 我知道, 你告诉我那封揭发信的事情是为我好的, 但我同时又不希望你变成这样的人呢。 说到这儿啊, 你可能心里会骂我, 说你这个老文怎么这么会装啊, 得了便宜还卖了乖啊。 可是小梁啊, 这确确实实是我的心里话呀。 那天晚上找我的, 如果是无过, 我认为很正常。 可是可是是你啊是你梁志远, 我我是又高兴了, 又不安了, 我希望你灵活, 但我又怕你走的太晚。 不得不说, 文局长不仅是梁志远的伯乐, 更是梁志远的引路人和照明灯。 梁志远学会了人情世故, 懂得了站位选择。 文局长高兴, 高兴就高兴。 在梁志远心眼活了, 知道自己要什么了, 文局长不安, 不安就不安。 在这唯一的净土也被污染了, 知道如何选择捷径了, 为什么无过通风报信就正常。 因为他早就选择了入市, 他知道入市的风险和回报能够接受回报更能做到愿度服输。 可梁志远不同, 他是挣扎以后选择了入市。 如果这个选择不能带来巨额回报, 他就会彻底放弃, 永远躺平。 可。 如果这个选择能够带来巨额回报, 他就会彻底走向世俗的道路, 一发不可收拾。 也就是说, 文局长敢满足无过, 却不敢满足。 梁志远这位老江湖犹豫了, 只是犹豫归犹豫, 但期待和要求仍要有支援啊。 我希望你将来做领导的时候能比我高明, 不用这么处心积虑, 不要像我那样把权力看得那么重啊。 对我来说, 平安过渡, 安全下庄就是大夫。 走吧, 回家哟, 王局长, 没事儿没事儿, 酒喝的再多了, 心里还是清楚的。 其实文君队长也知道, 当了领导就不会看清权利, 到了一定位置就会生出这个位置。 该有的生存方式和处事原则, 若有安稳生活, 谁愿意颠沛流离, 如果世间清明, 谁愿意处心积虑。 如果人情世故没有这么高的市场回报率, 谁又愿意和于凤成跪着, 做人有利益才有市场, 有需求才有供应。 对于文局长而言, 期待就只是期待, 要求也只能是要求。 至于梁志远将来如何走, 怎么做, 就连梁志远自己都做不了主, 只能顺应形势的发展, 适应环境的变化, 或做人, 或做鬼, 亦或不人不鬼, 半死不活。 至于最后的结局, 谁不愿平安过渡, 安全下庄, 环境允许吗? 对手允许吗? 官家允许吗? 你在座期间的所作所为允许吗? 不处心积虑行吗? 不勾心斗角行吗? 不人情世故行不行啊, 和保护自己比起来, 其他事情都要靠别人站。 最后希望每个人都能像文学长一样, 酒喝的再多, 心里也是清醒的。 不管生活多么, 不不不管活得如何狼狈, 都能记得自己要什么, 都能有一个让自己坚持下去的理由, 都能告诉自己。 等到爬着山顶坐看烟花绚烂, 这一切都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