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x求人办事能不能送水果? 送水果就是走形式, 你给人家走形式, 人家自然也会给你走形式, 形式是什么形式? 就是原则上可以形式, 就是按说应该能办形式, 就是研究研究再说, 商量商量再办会答复你, 而不会答应你, 会拒绝你, 但也会给你留一个努力改进重新表现的机会。 只是送礼毕竟不是一锤子买卖, 而且送礼需要成本。 如果只是习惯性维护性, 更偏向于是好, 而没有具体目的的送礼水果反倒是最合适的选择。 我们来看吴国同志的送礼, 经王店长这么晚了, 还没休息呢。 哎呀, 你怎么又买水果呢? 你吃吃呗, 冰箱里都放不下了, 你扔都扔不过来。 这个是澳大利亚蛇果的, 都是进口的, 无过也是送水果。 而且文局长看着也是不太高兴, 那么他这次送礼算不算成功无过, 虽然是被领导叫去的, 但空着手总显的有些随意。 可如果礼礼品太厚重, 又又好像领导就是为了收礼才教的无过。 所以吴国林的水果篮反倒是最合适的选择。 一个小小水果篮, 既能表现自己对领导的习惯性尊重, 又不会让领导觉得尴尬。 还能铺设一和谐融洽的对话环境, 顺利展开接下来的对话。 这是水果果吗? 这是满满的人群事故。 再说了, 文局长看着是有点生气, 可现实生活中, 有几个文局长又有几个文局长会拒绝下属的尊重和懂事。 更何何况, 如果没有犯错误的风险, 没有被退回理由, 那些持续性维护关系, 经经常性表现诚意的最佳选择了。 这个水果篮, 就算文局长对吴国不满, 就算原本有着批评打算, 也会有所收敛, 也会有着伸手不打送礼人的考虑。 水果篮的铺垫完成, 对话正式开始。 我问你, 你匿名信的事儿, 你知道了吧? 呃, 听说一点儿, 你说这封信是针对梁志远去的呢, 还是针对我来的呢? 这怎么能是针对您的呢? 王局长, 谁胆儿这么大, 这明明是针对梁水燕的, 如果是好事, 领导问你, 你大可以痛痛快快的回答, 然后趁机逢迎几句。 如果是坏事, 领导问你, 你就得考虑语言艺术的运用, 回答, 不知道不行, 这个回答等于拒绝, 甚至等于绝了领导的面子。 更何况, 领导一般不会盲目选择询问对象, 他问你就说明他知道, 你知道这种情况下, 在回答不知道就无异于作死。 那么直接回答知道行不行? 当然不行, 领导问你, 就是想听听你的看法, 没明确领导的真实意图。 之前这个看法可不能随便给, 所以无过的听说一点才是最合适的。 回答, 能进能退、能攻能守, 能够留给自己充足的对话空间和缓冲余地。 再来注意文局长的问话, 艺术将自己说成受害人, 就是为了逼着无过表态而无过的表态, 就能直接证明他是不是幕后黑手。 下属之间相互碾压, 谁愿意让领导参与其中, 主持公道自然是受害人, 谁又不愿意牵扯上领导, 更不愿意因此而得罪领导, 当然是发起进攻的幕后黑手。 而无辜的回答没有丝毫犹豫, 甚至着急解释, 着急划清进攻范围, 这就基本相当于承认了看问题不能这么简单呢。 局里现在需要稳定顺利, 这时候就得有人出来搞这一套, 我觉得是给我上眼药了。 这个文局长, 我觉得这个事儿绝对不是针对您的。 前一段时间, 梁志远跟那个徐小万是有一些不太注意的地方, 呃, 闹出绯闻来, 无风不起浪嘛。 你觉得他们有那种关系吗? 有话别说满事儿别做绝, 就算是一击致命的进攻, 也要想着给自己留有防守的空间余地, 从来都不是留给别人, 而是留给自己, 用以弥补过时挽回损失的机会。 不肯定的回答, 要知道, 闭嘴, 就算肯定的回答, 也要知道, 迂回什么绝对什么, 一定什么, 斩钉截铁, 板上钉钉能躲就躲, 能省就省。 你别这样说, 别人这样说, 你也不用信。 无过给出的回答如此肯定, 文局长自然就会追问证据, 你有什么证据, 这这个就就是一种感觉呗。 这种事儿你不按在床上, 谁会承认的感觉是最不可靠的东西。 所以我不相信梁志远和徐小曼之间的事情, 这当然也是一种推测了。 任何人, 任何事, 任何一句话都要注意尺度, 保证底线。 凭感觉说话是对别人的侮辱, 更是对自己的不负责。 说话需要成本, 更需要承担相应风险。 凡是凭感觉说话, 凭推测, 给出的结果, 都是耍无赖, 都是不讲理由。 所以如果再有人给你说什么第六感, 再有人向你强调什么直觉, 知道该怎么回应了吗? 按照看破而不说破, 看穿而不说穿的基本原则, 文局长不想直接揭穿无辜, 毕竟没有证据支撑。 但无辜的做法不能鼓励, 还必须给予适当敲打。 你私下里啊, 你帮我了解一下这个写匿名信的人到底是谁, 是什么动静, 是他自己主动写的呢, 还是受别人指使的。 我不希望局里再出现这种事儿, 局里现在需要的是风平浪静, 你明白吗? 我明白了, 是不是受了别人的指使, 相当于告诉吴过这封匿名信, 我视为对我的挑衅, 视为联合敌对势力队伍的疯狂进攻。 这是一句敲打, 更是一句威慑, 足能让无过胆寒和后悔。 有了这个威慑, 文局长在给出我希望风平浪静的具体要求, 才会有效, 才能发挥实际作用。 文学长的敲打是不是有了效果? 我们来看吴主任第二天的表现。 吴主任, sorry, 车上有人吗? 你进来的时候没有, 嗯, 这两天有没有人找过你, 没有那个你写信的时候, 信封啊, 信纸什么的, 有没有留下什么问题, 绝对没有问题。 我是让我弟写的, 有的时候故意去西城游的, 而且我跟我弟都戴着手套, 绝对的点点指纹也留不下了。 小杨刚一进门过, 就赶紧落实了三个问题, 这三个问题就能证明吴过有着丰富的斗争经验, 确认走廊有没有人是为了避免对话外线, 确认有没有人找过, 是为了明确事情的发展走向严重程度, 确认有没有留下问题。 是为了明确自己的砝码, 便于展开随后的补救和挽回。 确定这些信息以后无果, 才能赶紧给出后续安排。 是这样啊, 昨天晚上呢, 温局长把我请到家去了, 跟我谈了一下, 他让我查一查这个写信的人是谁哟, 你别害怕了啊, 我想可能是文具上考虑的比较全面, 他不希望再有动静了, 一切到此为止。 明白明白了, 明白明白, 到此为止啊。 好的, 没有啊, 这个事儿只有我们两个人知道, 不能让别人知道了, 别人要知道了, 没法混了。 哦, 有了要求就得有保证, 要求能够贯彻落实的措施。 一般情况下, 严格的奖惩制度就是理想的保证措施, 可这种无法拿到台面上的要求, 奖励不能少, 但惩罚必须换成威胁。 也就是说, 这种事情需要威胁和奖励的有机组合和相互作用方能奏效。 好了, 我们来看一下无过的有机组合, 我倒无所谓, 我没关系的啊。 关键是你我担心你, 你刚来小小人知道了你怎么办啊, 是不是, 是他那个住的地方还习惯吗? 还行, 就是有点闹腾, 就这样。 过两天我给你调一下, 调楼上去, 房子大, 空气也好啊, 谢谢吴主任。 哎, 不行不行, 嘿嘿哎, 举个一贯政策, 重视人才, 先威胁你, 泄露了秘密就会混不下去。 尤其是你这种刚刚任职的科员。 再讲电影, 只要你能守住秘密, 就能享受。 我一个办公室主任有权给予的各种特权, 打一巴掌上, 你没有选择的余地, 给一颗糖是让你不会再有别的选择。 两者相互作用, 你才能懂得什么叫食食物者为俊杰。 不得不说, 吴过很聪明, 而且也适合官场生存, 可他到底还是错了, 错就错在没选对, 争对手, 不懂得愿赌服输, 永远都不明白在金明的人情世故, 在绝对实力面前都是徒劳, 都是枉费心机。 能进能退, 运度服输才叫实, 实物, 才是真正的人情世故。